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
本帖最后由 湘江北去 于 2011-2-17 06:56 编辑

我是外行, 只好看热闹。
青青是不是少了钱磨墨, 最后一列怎么和前面的格格不入。 倒是省下不少墨。 我还以为是落款。
我是外行, 只好看热闹。
青青是不是少了钱磨墨, 最后一列怎么和前面的格格不入。 倒是省下不少墨。 我还以为是落款。
湘江北去 发表于 2011-2-17 02:24
某银神机妙算 俺现在凑一个字:穷
还是居士厚道。这里是开书画展, 你可是偷笔工减墨料。
既然已招供, 大家看看,是不是可以宽大处理, 只罚青青另传一幅字画。
还是居士厚道。这里是开书画展, 你可是偷笔工减墨料。
既然已招供, 大家看看,是不是可以宽大处理, 只罚青青另传一幅字画。
湘江北去 发表于 2011-2-17 12:54
俺认罚。。。
纵使卢1.bmp
纵使卢王操翰墨,劣于汉魏近风骚。龙文虎脊皆君驭,历块过都见尔曹。
有笔有剑有肝胆,亦狂亦侠亦温文!
纵使卢王操翰墨,劣于汉魏近风骚。龙文虎脊皆君驭,历块过都见尔曹。
大愚若智 发表于 2011-2-22 10:06
草枯鸟眼疾哪~~
好, 好,     
很有些气势。

看来是我孤陋寡闻, 这末尾写小一号子 (见尔曹), 莫非有什么讲究?
纸凑介么大,内容凑介么多,书法家在创作时恣意挥洒,作品中的每一个字大小不一,谁也不能确定正文最后一个字具体写在什么地方,因此,在创作时一旦写到该落款时,凑把正文尚未写完的字弄成落款,如果正文写完还有多余哩地方,也有把落款哩内容当成正文来写。。。
当然,也有人在创作之前自己先限定每个字的大小,以便到时刚好写完,但介样便有鸟雕琢哩痕迹,匠气太浓。。。
现丑鸟。。
那排队等等看 是不是有人愿意送俺一幅
纸凑介么大,内容凑介么多,书法家在创作时恣意挥洒,作品中的每一个字大小不一,谁也不能确定正文最后一个字具体写在什么地方,因此,在创作时一旦写到该落款时,凑把正文尚未写完的字弄成落款,如果正文写完还有多 ...
青青子衿 发表于 2011-2-23 19:19
有道理。 主要是要一气呵成, 恣意发挥。 领教了。
我是把字当画看
其实, 这要看你的书法是派何用场。
如果自己写了首诗, 送个好友, 那这个写法就不伦不类。那意思就是说, 不要在意我的诗, 只看字吧!
青青的说法不无道理。 把它当画来欣赏也无不可。 可是当人们仔细的考究画的内容时, 发现有一部分画却在落款里。 总是一个缺陷。
一个不恰当的比方,如果书法里有了错别字, 作为画来说, 价值没变, 作为书来说, 就有折扣了。
画是静态的, 书是动态的。如果把它看成一首乐曲, 你就会觉得, 美妙的曲子还没结束, 就突然变调了。不错, 你证明了你的曲子很美妙, 但有人会觉的不完美。没有善始善终。

哈哈, 我又是外行瞎说。
当前书法已进入到了展览模式,离开了展览貌似书法一无是处,与古时的手札,尺牍迥然不同。
因此,如果自己写了首诗送朋友,还是选取小幅式为主,肯定不会选取展览式的大幅式。
书法发展到后来已变得轻功能而重艺术。有的书法甚至近似于绘画,目的在于抒其心境,展其韵律,给人美感,使观者产生共鸣。
这首诗是李白写的《听蜀僧浚弹琴》,内容如下:

西山(应为“下”)峨嵋峰。
澹泊 发表于 2010-12-26 20:44
总管的西下是写对的。
总管的西下是写对的。
淡云斋主 发表于 2011-4-1 23:50
使劲抱抱斋主。。。。。
闻有斋主此语,俺老泪潸然哇。。。
那小楷真好啊!
那小楷真好啊!
自然而然 发表于 2011-4-17 21:53
岂止是真好,简直就是真好。。。
俺羞愧的飘过,俺的字一直都是鸡抓似地...........
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