  
 
|
楼主
发表于 2012-2-4 22:44
| 只看该作者
本帖最后由 秦朝2010 于 2012-2-6 13:59 编辑
响应某农号召:为繁荣散文烂,努力! 不擅舒情的,来个回忆记事的,当一块秦砖使吧!
我的爷爷是天津人。父亲,母亲都是天津人,而且还是住在“城里”说着满口带齿音字的天津话,因此我是地道的天津人。
日月穿梭,斗转星移,父母先后仙逝离我而去,仿佛就在眼前。转瞬间,我也六十开外了。今年过生日前,大姑爷知道我爱看戏,就打趣地说:要热闹儿,最好请一班人到家中唱大戏!我笑着说:咱草民百姓请不起,就是请来,也没地方唱。想听戏,还是去戏园子吧。
一提起听戏,我这劲儿就不打一处来。为嘛,爱听呗儿!不管是京剧,评戏,豫剧,河北梆子,黄梅戏,全都喜爱。有的还能学上几口儿,。这爱好可能是遗传吧,记得父亲就爱唱京剧老生。那时,我还小,他在外边累一天回来,就一边儿搂着我,一边儿摇头晃脑地唱:“我--本是-卧龙岗----”。据老邻居讲,你爸爸嗓子好,唱的有板儿,有眼儿,有味儿,是“杨派儿”本来是可以干专业的。长大以后,才知道父亲学的是京剧名家杨宝森先生的唱法。
可惜我天生就五音不全,无法儿将之发扬光大。幸喜我生来就爱“看”戏,“听”戏,而且在这方面可能超过了父亲。为看戏没少挨打,有家人,有外人。父亲打我,是因为我不吃早点,把钱买了戏票,而且属于逃学看戏。小时候看的最多的是猴儿戏。那时候,天津“劝业场”四楼有个小剧场,叫“天华景”,建新京剧团每天在那儿演戏。其中有一名比较有名气的年轻武生主演孙悟空的猴戏,吸引了许多观众,他不仅唱的好,作派也好,一举一动一招一势与猴子一样维妙维肖。这消息不知道为什么传到我们学校。经过一段时间,攒够了钱,我终于来到了”天华景”,正赶上演“真假美猴王”。那艳丽的服饰,动听的音响,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,特别是两个猴王逼真的动作,把少年的我带进了另一个世界。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