谈谈城步隐字联填字活动
蒋青峰/文
清代太学生萧子秀所遗城步隐字联“门垂碧柳囗囗;宅近青山囗囗”的填字、争鸣活动,激烈持久。著名楹联理论家余德泉教授曾针对该活动撰文指出:“就推动认识发展和文艺繁荣而论,尽可见仁见智,各抒己见。。。但每个发表意见的人,最好不要认为自己的意见就是唯一正确的。”然在争鸣过程中,仍时有过激的言辞和不当的行为出现,这实在不可取。
邵阳市楹联学会副会长邹宗德同志称得上是这次活动的主角儿,他最先发表“隐隐;空空”之说,后来又阐述“似陶;同谢”之见。他的观点遭到了较多的反对。邹先生后来在文中说,“希望大家能心平气和地各抒己见”,“大可不必对我的观点愤愤然,百家争鸣是值得提倡的。”(见《中楹报》98年9月19日)。
李白的七律《题东溪公幽居》一诗的颔联为“宅近青山同谢朓,门垂碧柳似陶潜”,很多人认为萧联与李诗有关,笔者颇赞同此观点。同时,笔者认为:在隐字联未填字之前,应以“门垂碧柳”为上联,“宅近青山”为下联,一经按联律各补二字后,它们的上下联关系以颠倒过来为宜,也就是说,以一种“动态”的观点来确定“上联”和“下联”。
笔者曾认为全联是“宅近青山法谢;门垂碧柳师陶。”(与谢秀华合作,见于《新邵报》98年4月7日、《邵阳广播电视报》98年8月11日。)邹宗德先生于98年5月12日发表“似陶;同谢”之说,尽管邹先生在文中论述得高深玄妙,却总让人感到缺少了点什么。笔者随后撰文阐述:“李诗是题赠给友人的,表赞美、钦慕之情;萧联是自题联,表向往、追求之意。。。”我们自认为“法谢;师陶”远胜于“似陶;同谢”。不知邹先生以为然否?
我的堂兄蒋长炜(人称农民才子)于98年8月听我言及此活动,便续联道:“宅近青山谢趣;门垂碧柳陶风。”我等为之拍案!它通俗流畅,毫无雕琢之感,意境悠远,古朴天然,可谓妙矣。
另外,有许多观点,均值得大家借鉴。如:萧子秀之后裔萧敦旺先生认为:“隐联并非隐字而是隐意,人生就是一副对,对来对去对不完!后人总是在填空,填了空白又有空。。。”此论发人深省,它大抵是先人设隐之真谛了。
(此文曾先后刊发《湘楚楹联》第三期、《城步隐字联探秘》一书) |